English

WebPAD给你自由

——WebPAD团队自述
2000-01-08 来源:生活时报  我有话说

唐阳:WebPAD团队总策划,清华大学电子系无线电专业95级。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双学位。

1999年3月初的一个中午,我在宿舍里随手拿起桌子上的一张《南方周末》,看着报上Cyrix公司的一则广告,我的心跳加快了速度。这是一则Cyrix公司的产品形象广告,在重点推出的MⅡ芯片的旁边,有几行不引人注目的小字“正如我们开发概念性产品WebPAD……”我当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向同宿舍的同学喊道“出来了!这产品有人做出来了!”

WebPAD是什么呢?为什么看到它会让我如此的激动呢?究竟是怎样的经历令我如此关注这一类的网络终端产品呢?这就要从一年以前说起了。

一年以前,也就是1998年的3月,我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读本科三年级。我的哥哥正在美国的五所大学读书。当时,哥哥因为阑尾发炎住院了。虽然远隔大洋,但兄弟情深,我非常非常地挂念他,每天都惦记着他的情况,想知道他的病情是否有所好转。有一天下午,我决定去收电子邮件,看看是否有哥哥的消息。我从宿舍出来,骑自行车到开放实验室,划卡进门,打开计算机,进入Win95,打开邮件程序,设置好自己的邮箱……这一切一共花了15分钟。然后,我点击“收邮件”按钮,在3秒钟内,就收到邮件。从电子邮件中我得知哥哥的手术很顺利,目前已经康复了。我很高兴,但同时在我的头脑中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能制造一种便携式的电子邮件收发器,可以接在电话线上,随时随地收发电子邮件呢?

这个想法让我很兴奋。的确,新型网络终端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这种产品的市场前景一定十分广阔。我为自己的想法激动不已,又和几个同学商量,询问他们的看法,大家都认为这主意挺好。为了收电子邮件,完全没有必要跑10分钟到开放实验室去。应该说,我想做的是一种面向特定应用的网络终端设备,就像电子字典一般大小,可以连在电话线上,随时随地收发电子邮件。

在产生这个想法之前,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说清华要举办首届创业计划大赛。她问我有什么好主意,可以组队参赛。当时我也没想出什么好主意。现在可好了,有了一个“伟大”的想法了。于是,我就和几个朋友一起,起草了一份商业计划书,称为“便携式电子邮件收发器”,参加了1998年的清华大学首届创业计划大赛。预赛顺利通过之后,我为暑期实习,跑到了中国南方一座美丽的城市———惠州。很幸运,在惠州我结识了一位热心的私企老板王先生。在得知我的计划之后,他无偿地赞助了我一笔钱,支持我们的开发活动。

回到学校之后,我立刻着手进行开发。我和一个朋友,在学校外面租了一间平房,当作实验室。购置了开发用的元器件和设备之后,我们就投入到艰苦的开发中去。

但是,很遗憾这次开发工作最后没有能顺利完成。导致失败的原因很多,有资金问题,人员问题,技术问题等等。最关键的一点是我完全没有经验,出现了很多管理和决策的失误。

在开发“便携式电子邮件收发器”失败之后,我一直对各式各样的网络设备进行密切的关注和跟踪。我灵敏的嗅觉,不会放过每一个线索。因此,故事开头提到的“WebPAD”的几个小字,给我以很大的震动。我心里很清楚,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我立刻着手进行调研。通过在Internet上的查询,结果立刻出来了:WebPAD是一种基于无线技术的,在家居或办公区域内可漫游的因特网终端。这个设计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提出的,它基于其子公司芯片生产商Cyrix公司的MediaGX芯片,给最终设备生产商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国家半导体公司自己不生产最终产品,而仅仅是向最终产品的生产厂商提供芯片和设计方案,具体设备的生产和销售将由生产厂商来完成。

我当时就对自己说,机会来了。多么难得的机会啊。一家美国的芯片商向你提供芯片和解决方案,而你只要进行本地化的工作就可以在中国市场推广这个产品!产品本身又很有吸引力。

WebPAD有一本杂志大小,可以拿在手上。它有一个800*600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屏幕,可以浏览正常的因特网网页。WebPAD通过无线的方式和一个叫做“基站”的设备通信,通过基站连入因特网。WebPAD的工作方式有点儿像无绳电话,它可以在几百米的范围内移动。它的液晶屏是一种触摸屏,通过一只小笔和相应的手写体识别软件,你可以在屏幕上输入信息,点触联接,轻松地在网上浏览。如果愿意,甚至可以在自家的院子里的躺椅上通过WebPAD看网上的电子图书和新闻。和计算机不同,WebPAD不要求用户会使用电脑,也不用经常维护。它没有电脑的启动过程,随时可以上网浏览网页。如果只是想发一个电子邮件的话,再也不用打开电脑,等待电脑启动,进入系统了。你可以立刻把WebPAD拿过来用。这么好的产品,应该给中国的用户服务才好。我决心做这件事情。

下一步的问题就是寻找合作伙伴,参加第二届创业计划大赛。我首先找到了电子工程系的蒋安骁和梁隽樟,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正是在他们的鼓励、支持和帮助下,这个项目才能够比较顺利地启动。而我们之间一些最初的讨论,也澄清了一些基本概念问题,包括非常重要的市场定位问题和进一步寻求合作者。顺便提一句,这两位同学现在都已经在美国读书了。

我于是写了一份简要的材料,介绍我们的项目,我们的三个成员,希望能吸引一些新的参与者。从第二届创业计划大赛第一次组队沙龙开始,我不停地向大家介绍这个项目,介绍我们的团队,希望能有新的进展。在这期间,经管学院的四位MBA同学对WebPAD,对我们这个团队产生了兴趣。李力、杨卫、蔺益和蒋晶,他们都是清华大学98MBA的学生,分别有8年和3年的营销和管理的工作经验,我相信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会给我们团队带来不同于一般团队的活力。他们几个同学也对IT行业有很强的兴趣,也比较欣赏WebPAD这个产品。我们约谈了一次,互相谈了谈对大赛和产品的看法,双方都觉得比较合适,可以说是一拍即合,队伍就这么确定下来了。我们组成了一个优势互补的团队,来参加创业大赛。

李力:WebPAD队长,清华大学经管学院98MBA。

参赛的初期,我们就明确了想法:不能只是将大赛作为比赛来参加,我们当然希望能在大赛中得奖,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真正将WebPAD这一我们都喜爱的产品推向市场,我们必须强调项目的可操作性。所以在开赛之初,我们的做法就和别的一些团队有所不同。我们一方面分析产品的市场前景、竞争对手、市场定位以及营销计划等等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来确定我们以什么方式来运作这一项目。我们当然是要吸引风险投资,但我们将以什么吸引资金的介入,仅仅以我们的产品,还是以我们的团队?我们认为仅仅以我们的产品吸引资金的介入不仅是不太现实,而且即使资金介入了,我们的形势也很被动。那么以我们的团队?毕竟我们还只是学生,没有什么经验,与那些国内著名IT厂商在管理上相比,也没有优势可言。我们怎样能让风险投资家对我们的团队和项目充满信心呢?而且即使有风险投资入注,我们又怎么能保证在短期内带来巨大的利润?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小组内部也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我们最先也考虑过先注册一家公司,再吸引风险资金的作法。但很快这一方案被小组大多数成员否定了,因为这要求我们每人拿出几万元钱作为启动资金,对于学生来说风险太大,二是我们都不希望放弃学业去创业;三是要运作好一个公司,有大量繁琐的事情要做,我们没有精力每天去处理这些日常业务。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发挥在校学生的优势,又规避大的风险呢?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思索和讨论,我们觉得和现有一些IT大企业以某种方式合作,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这应该说是一种“双赢”的策略。

目标一旦确定,一切就迎刃而解,我们一方面积极和国内一些IT大企业联系,寻求合作机会,另一方面,我们开始认真地规划我们的产品。我们发现,中国上网人数的发展越来越快,传统PC上网的弱势越来越明显。电视机顶盒虽然提出了用信息电器来上网获取信息的新概念,但是显示设备电视机低下的分辨率又使其上网的质量大打折扣。在数字化电视还没有推广之前,用电视上网,很难使用户满意。我们觉得上网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追求的应该是自由。我们的产品WebPAD本身就给人提供一种自由的上网方式,所以我们当然会把这一特点作为我们商业计划的诉求重点。同时,我们通过一定的市场调查,确定了产品的市场定位和营销方式,并对团队的管理和宗旨,可能遇到的风险都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分析,还预测了我们可能将拥有的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并由此推断出这个产品每年可能产生的利润和投资回报率。

精心准备之后,我们参加了清华大学第二届创业计划大赛的初赛。这次的初赛很有特点,不仅要求每个参赛队提交一份基本的商业计划书,而且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小节目,称为“电梯间陈述”。意思是说,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在某个大楼的电梯里面遇到一位风险投资家,你要在电梯里用有限的几分钟向他陈述你的idea,希望引起他的关注,并且邀请你去他的办公室再详细谈谈。我们非常认真地准备了一个材料,满怀信心地参加了由诸多著名人士担当评委的“电梯间陈述”。在电梯间陈述里,我们向评委抛了一个问题“中国在经历了彩电热、电脑热以后,下一个消费的热点将会是什么?”一下就抓住了评委的心,引起了评委极大的兴趣。因为我们经过了认真准备,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过反复推敲,因此在电梯间陈述中游刃有余,成功地回答了评委们提出的所有问题。

预赛的成绩很快出来了。我们在电梯间陈述中得到了最高的成绩。综合基本的商业计划书,最后我们小组得到了“初赛优秀计划奖”。

这时我们却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麻烦。首先是蒋安骁和梁隽樟两位同学将去美国深造而退出了我们小组。这就意味着我们团队本身就不算太强的技术力量将进一步削弱。我们同时还遇到了一件更为麻烦的事:为我们提供芯片的Cyrix公司将面临被国家半导体公司卖掉的局面。如果我们的上游厂商的供货都不稳定,或者其经营战略发生很大变化,那我们的产品就将遇到非常大的问题。

那段时间是一段非常苦闷的日子,如果一件事情注定没有结果,我们也不愿在上面浪费太多的精力。所以我们面临着三种选择:一是解散小组,及时终结我们的创业梦想;二是放弃WebPAD,寻找新的产品;三是坚持下去。

第一种方案很快被大家否决了,因为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创业,大家不知不觉中心已经扑在了我们的团队、我们的产品上了,现在突然要对它说bye-bye,心里有一股难言的心酸,好像是对自己心爱的东西说再见一样。其实,经过这几个月的创业大赛,我们心里的创业激情已悄悄地激发起来了。能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将书本上学到的东西用到实践中去,并且结识一批优秀的人才,实在是非常让人激动的事情。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创业的过程中的体验,那些苦的、辣的、酸的感受;那些在创业过程中团队内部的争争吵吵,磕磕绊绊,甚至那些寻找合作者过程中的一次次失败伴随着那些不时而来的小胜利、小插曲。这一切,已经悄悄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融入了几颗年轻跳动的心中。创业,已经不仅仅是我们心中的梦想,而是变成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习惯;现在,突然要把一切放弃,怎能叫人不心痛呢?

正是对梦想和事业的追求,使我们坚定信心。除非现实告诉我们只有解散团队这一条路可走,我们是绝对不会放弃我们正在进行的创业活动的。我们开始寻求别的解决方案。换产品不是没有考虑过,但是我们就是要推出WebPAD这个给用户带来自由的产品。我们不是为了参加比赛而参加比赛,我们真正希望在中国推广WebPAD。正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传来了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国家半导体公司虽然卖掉了Cyrix公司,但是将Cyrix的MediaGX芯片部分保留了下来,而且将它配合国家半导体公司的信息电器战略,作为今后的发展重点。这不仅意味着我们的上游货源将十分稳定,而且表明着我们将得到上游厂商更多的支持。

于是我们坚定信心,继续寻找合作伙伴。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我们的商业计划被中关村的一家著名的IT厂商的总裁看到了。这位总裁约我们谈了一次,详细了解了我们的想法。他认为这个产品可以做,但是还要详细地规划,做很多细致的工作。总的来说,合作的关系确立了,建立了一个称为“概念性产品实验室”的机构。目前,我们正在这个实验室进行研究开发,开始了新的创业征程。

目前,研发工作一切顺利。我们相信,在成本进一步降低,到市场成熟的时候,大家会看到我们的WebPAD的。到时候,您将可以在WebPAD上看到中文,这是我们目前的工作之一。而且,除了WebPAD这个产品,我们还将推出相同概念的其他信息电器产品,包括能上网的智能电话机,带有PDA功能的手机等等。这些产品都将基于同一个理念:高科技的信息技术产品将给您带来自由,信息将无所不在。

(《锻造创业英雄——清华创业团队手记》,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